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动态

党建动态

百年大党面对面⑨九州激荡四海升腾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5-19 浏览次数:

——为什么说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事业的伟大,不仅在于成就的辉煌,更在于过程的壮丽。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从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为我们缓缓铺陈开一幅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锦绣江山图。站在历史高点喜看今日路,我们对伟大事业信心满怀、壮志在胸,对美好未来无限热望、无比憧憬。

一 原创性思想博大精深

历史犹如一面镜子,映射着真理的光芒。回望过去,不只是去采撷绚烂耀眼的花朵,更是去获取熔岩般奔腾的地火。我们沿着理论和实践交相辉映、彼此呼应的历史轨迹,探究伟大成就背后的思想密码和理论逻辑,追寻思想的火炬、感受理论的光芒,就可以看到,真理之光如何照亮一个伟大民族走向复兴的浩荡征程,智慧之火如何点燃一个东方大国影响世界的雄浑力量。

它极大丰富了经典理论。产生于170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犹如磅礴的日出,照亮了人类实现自身解放的光明大道。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这一理论更加发扬光大,放射出澄澈玉宇的思想之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坚持和发展结合起来,既“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又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根据新的时代要求和实践发展,讲出了许多前人没有讲过的新话,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经典宝库。

它深刻汲取了历史养分。“往事并不如烟。”历史在社会存在上已化为灰烬随风飘逝,但在社会意识上还留有余温经久不散。今天的中国从历史深处走来,那些历经岁月洗炼的文明菁华,深刻地塑造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气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大历史观的深邃眼光,洞察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万千流变,审视近代中国180多年的世事更迭,回溯中国共产党100年的成败得失,从深沉的历史中汲取智慧营养,增添新时代理论的解释力和感召力。

它科学总结了实践经验。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越是社会实践活跃的时期,越是思想理论迸发的时期。世界大变局、世纪大疫情、中国大变化、民族大复兴,这些前所未有的“大”因素高频碰撞、剧烈激荡,迫切需要找到解释之道、治理之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立在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伟大实践的基础上,以正在发生的事情为标本,以正在进行的事业为对象,以实践为源头、以实践为标准、以实践为旨归,用中国理论指导中国实践,用东方智慧破解世界之问。

二 变革性实践恢宏壮阔

在“面”上铺开,覆盖全方位、各领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走的是一条渐进式改革之路,由农村到城市、由体制外到体制内、由经济领域到其他各领域,逐步渐次展开。改革进行到现阶段,其关联性、耦合性、系统性越来越强,牵一发而动全身,靠零敲碎打、修修补补已很难奏效,必须全面推进、系统集成。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注重从整体上谋篇布局、排兵布阵,先后出台了2000多项举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各领域,推动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可以说,十年来改革全面开花、多点绽放,构成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百花争艳图”。

 

在“点”上突破,敢于啃硬骨、涉险滩。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难涉过去的礁石滩。凡是硬骨头、礁石滩存在的地方,都是思想桎梏大、体制障碍多、利益固化深的领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破冰也非强力推进不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直击要害、触及本质,向矛盾集中的领域下手,向利益固化的地方开刀,解决了多年来积重难返的“老大难”问题,使长期以来困扰着事业发展的“老毛病”得到根治。

在“实”上用力,持续砸锤子、钉钉子。改革必定涉及深层次的利益调整,“动了谁的奶酪谁就反对”,难度和阻力也会越来越大,必须盯住抓、反复抓,否则就会功亏一篑。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督促,密集主持召开会议研究落实,一项举措一项举措地推,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抓,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盯,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将改革进行到底,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在党中央的强力推进下,众多“中梗阻”现象被破除,无数“最后一公里”被打通,全面深化改革的红利正在各个领域充分显现出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动力活力源源不断地涌流和迸发。

三 突破性进展前所未有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世界经济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陷入低迷,许多国家发展乏力,有人称之为人类“小冰河期”,而中国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全方位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发生了“当惊世界殊”的巨变。这些巨变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影响之大,不仅是历史性的,更是世界性的,深刻改变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面貌,也影响着人类发展的走向。

这是综合国力大幅跃升的十年。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量增质升,“颜值”“气质”俱佳,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三次产业”“三驾马车”比重持续优化,新时代中国经济稳健奔跑。今天,中国制造、中国质造、中国智造正在共同发力,创造令世界更加刮目相看的崭新奇迹。

这是人民生活稳步提升的十年。十年来,人民生活不仅总体上“芝麻开花节节高”,而且朝着共同富裕迈出了重要步伐。2012年到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10元增至35128元,年均增长跑赢了经济增速。2021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8%,达到联合国划定的富足标准。民生事业得到全方位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增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达到4亿人,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全体人民奔跑在美好生活的大道上。

这是民族自信空前增强的十年。十年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成为复兴的民族、奋进的时代最激荡人心的主旋律。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盛大庆典礼序乾坤、乐和天地,举办亚洲文化嘉年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等国际盛会展示东方神韵、中国浪漫,《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等高峰巨制表达人间大爱、家国情怀……我们的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自信满怀,我们的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意气风发、昂扬向上。

这是大国外交阔步向前的十年。十年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等重大理念诠释中国主张,APEC北京会议、G20杭州峰会、金砖厦门会晤、世界政党大会等重大活动展示中国风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海进博会、北京服贸会等重大平台彰显中国贡献……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全球未来的新希望来自中国”,断言“21世纪世界发展的面貌取决于中国”。

四 标志性成果举世瞩目

在消除绝对贫困上,勠力同心、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脱贫攻坚战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中国历朝历代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很多西方发达国家至今也没有完全根治,这一世界性难题在新时代中国得到彻底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无数贫困群众“挪穷窝”奔小康,“两不愁三保障”成为标配,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脱贫群众面貌焕然一新,脱贫地区处处呈现山乡巨变换新颜的幸福美景。这一丰功伟绩利在千秋、泽被后世,足以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历史,镌刻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史册上。

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取得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腐败问题,并非今日才有,也并非中国独有,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被称为“政治之癌”。西方有人断言,腐败在两党制或多党制国家解决不了,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更是无解,革自己的命比登天还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四亿人民”的无畏政治勇气,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持不懈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据统计,截至2021年10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407.8万件、437.9万人,立案审查调查中管干部484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99.8万人。这样管党治党的力度、惩治腐败的力度,有学者评价说,翻遍中国历史都找不到,查阅世界政治史也是没有的。

在建设美丽中国上,从严治污、系统治理,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人类走向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这似乎是无法绕开的路径。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长期的粗放式发展带来了高速增长,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来抓,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污染防治按下“快捷键”,绿色发展步入“快车道”,山川复绿、黄河安澜,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大美中国日益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一殊勋茂绩,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是长远的,对地球家园的贡献也是无法估量的。据卫星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占比居全球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