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价费分离”困境,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有“妙招”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越来越受居民重视,菊园新区也全面完成了辖区内居民小区充电设施改造项目。但随着充电设施的增多,不同运营商之间的收费乱象浮出水面。为此去年9月上海出台了一份通知,明确要求各运营商实行“价费分离”收费方式,公开透明充电费用。为更好地落实政策,提高居民幸福感,提升基层治理成效,嘉悦社区可谓下足了功夫。
直击痛点:“价费分离”后充电费突然上涨
嘉悦社区万科金色领域小区原本电动自行车充电费用为1元/6小时。落实“价费分离”后充电费变为“电费+服务费”的模式,其中电费:(6:00-22:00)0.641元/度、(22:00-次日6:00)0.331元/度;服务费(0W-320W)0.15元/小时、(321W-520W)0.2元/小时。居民在新的收费模式下仍然想充满6小时会比原先贵3-5毛,不少居民表示:虽然几毛钱不多,但相比原来着实贵了将近一半,实在不能接受。
治理“妙招”:党建引领下的“三驾马车”协同战
在了解到居民需求后,物业及业委会立即排查费用变化情况,发现小区内原充电运营商长期不交场租费、不交电费,从而以极低的收费全额盈利,严重损害全体业主利益,为此业委会和物业勒令其退场,并引进新运营商实行“价费分离”。但居民不了解原运营商的情况,只知道以前是1元钱能充6小时。为此嘉悦社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给居民充分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并且全面排摸小区内电动自行车数量及规格。物业在听取居民反馈后选择再次引进更优质的运营商,并要求运营商依据小区排摸后的电动自行车实际情况全面测算,制定最优服务费方案。同时业委会通过让场租费的方式,进一步降低运营商成本从而降低服务费,真正做到让利于民,进一步达成居民依旧1元能充6小时的目标。



